小鹏汽车管理层迎来大变动,新一年小鹏能否扭转颓势?
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扶持,传统车企纷纷向着新能源领域转型,以特斯拉这个高端纯电品牌进入国内为导火索,国内的新能源品牌亦如井喷式地增长,其中“蔚小理”三个品牌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先驱者,更是收获了许多鲜花和掌声。
笔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,小鹏汽车最近有一些大动作,居然挖角吉利高管易寒和长城“铁娘子”王凤英“入局”,更宣称“欢迎各界优秀人才加入小鹏”,据传王凤英更是将接替何小鹏出任CEO一职,小鹏高层这番大换血,究竟想干什么呢?
小鹏销量陷入颓势,众多难题尚待解决
要探究这个问题的原因,就不得不回到小鹏本身来,作为业内“大拿”,小鹏汽车从发迹至今,也曾经历过辉煌的时刻,只不过目前尚处在低谷时期。
2021年是属于小鹏的高光时刻,年交付量高达10万台,远超蔚来和理想独占鳌头,此时的小鹏汽车也是意气风发,推出了众多车型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矩阵。然而,天不遂人愿,这般盛势也并不持久,随着旗舰SUV小鹏G9上市,非但没有收获好评,反而暴露了小鹏汽车在营销和组织架构多方位的缺陷,这之后小鹏汽车的销量开始迅速下跌,甚至从月销量破万,跌至五千余台。
与此同时,小鹏也开始了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调整,根据此前规划,小鹏汽车在今年10月份成立了产规、战略、技术规划、产销平衡、OTA五个虚拟委员会五大部门。随之而来的人事变动也是越演越烈,原小鹏汽车副总裁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调任为小鹏汽车CEO助理,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,夏珩辞去执行董事的职务,继续担任总裁职务,诸如此类“大动干戈”的调动亦是屡见不鲜。
在积极进行人事调动的同时,小鹏汽车内部的众多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,像是产品规划混乱、品牌营销无序、人员管理内耗、体系效率低下等问题也让其深陷泥潭,以至于大幅落后于竞争对手,尽管在12月总销量再次破万,年度总销量却还是被其他品牌甩在了身后。
为了解决管理层面的问题,小鹏又是如何展开自救的?
无规矩不成方圆,企业想要谋求发展,在做好产品的同时,也必然需要高效的管理层进行统筹,作为小鹏汽车的现任CEO,何小鹏显然是意识到了管理层面的问题,才会有进行大规模人事调动的举动,而引进外企高管人才,积极调整自身架构,这固然是一步好棋,但同时也暗藏凶险。
外企的高管引入必然为小鹏输入新鲜的血液,催动管理层快速完成架构和转型,但是由“外人”担当要职,前景也并非那般明朗。外企高管中最具代表性的,无疑是长城“铁娘子”王凤英,作为魏建军麾下的“二把手”,她有着30余年的管理经验,也曾为长城立下了汗马功劳,已于去年7月离职,能力自然是毫无疑问,也定然能为小鹏在管理体系上提供不小的帮助。
诚然,小鹏汽车作为新能源企业和传统燃油车企业还是存在诸多差别的,管理模式和方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,再加上此前多番人员调动难免造成“军心不稳”的现象,空降外企高管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也是尚未可知,而小鹏汽车内部的元老们也难免存在“拉帮结派”的现象,也并不是没有适得其反的可能性。就算外企高管能够积极推进管理工作,外部和内部人员尚需要一些时间来进行磨合,具体会不会达到1+1=2的效果,还需要时间给予见证。
写在最后:
小鹏汽车想要回归巅峰,引入外企高管统筹管理层固然是个不错的办法,但最终“改革”的效果如何,目前还是未知数。
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,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carfirst.cn/hangye/1647.html